服务热线
010-6756 6879
简要描述: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2025年,全球电子信息行业正经历一场由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的深刻变革。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最新数据,全球电子信息行业市场规模预计突破6万亿美元,其中中国以35%的占比成为全世界最大市场。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未来投资趋势变化分析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电子信息行业正经历一场由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的深刻变革。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最新数据,全球电子信息行业市场规模预计突破6万亿美元,其中中国以35%的占比成为全世界最大市场。
这一增长的核心动力来源于5G通信、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半导体等领域的爆发式应用,以及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等新兴市场的需求拉动。
半导体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石,其技术突破直接决定了行业的高度。2023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已达564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突破90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高达24.55%。
中国市场的表现尤为亮眼,AI芯片规模从2018年的64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553亿元,年复合增速43.89%。这一增长得益于算力需求的指数级上升,例如AI大模型训练对高精度计算单元的依赖,以及边缘计算设备对低功耗芯片的普及需求。
在技术路径上,制程工艺的迭代(如3nm/2nm芯片量产)与异构集成(Chiplet技术)成为突破摩尔定律的关键。中研普华研究显示,2025年全球先进封装市场规模将达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Fan-out封装、硅通孔(TSV)技术上已实现国际并跑,成本降低15%-20%。
消费电子:5G手机渗透率超80%,折叠屏、AR/VR设备拉动高端显示驱动芯片需求,2025年全球OLED驱动芯片市场预计突破120亿美元。
汽车电子:智能电动汽车的单车半导体成本占比升至45%,车规级IGBT、SiC模块需求激增。中国企业在车用功率半导体领域市占率从2020年的5%提升至2025年的40%,斯达半导、比亚迪半导体等企业跻身全球供应链。
工业与能源:工业4.0推动PLC、伺服系统升级,光伏逆变器、储能设备带动氮化镓(GaN)器件普及,中国企业在高压MOSFET领域实现国产替代率60%。
全球电子信息行业的竞争已从单一产品较量升级为技术生态与供应链体系的全面对抗。
半导体设备与材料:ASML、应用材料、东京电子垄断全球85%的光刻机、刻蚀机市场,日本信越化学、陶氏化学把控高端光刻胶、电子特气供应。
核心芯片:英伟达、AMD在AI加速卡市场占据70%份额;博通、Skyworks主导射频前端模组,5G滤波器技术门槛导致国产化率不足10%。
操作系统与软件:ARM架构在移动终端、服务器领域市占率超90%,EDA工具市场被Synopsys、Cadence、Mentor Graphics三家美国企业垄断。
AI芯片:华为昇腾910B性能比肩英伟达A100,寒武纪思元590在推理场景能效比提升30%;地平线芯片已嵌入理想、比亚迪智驾系统。
第三代半导体:天科合达6英寸SiC衬底成本较2023年下降30%,山东天岳8英寸衬底试产成功,打破科锐(Cree)的长期垄断。
射频前端:卓胜微的5G L-PAMiD模组进入小米旗舰机供应链,唯捷创芯的Wi-Fi 7 FEM芯片通过高通认证,2025年国产射频前端市占率有望从5%提升至15%。
中研普华研究指出,中国企业在成熟制程(28nm及以上)已实现全链条覆盖,但在EUV光刻机、5nm以下先进制程仍依赖外部技术授权。政策红利(如大基金三期200亿元投向第三代半导体)与市场反哺(如华为“塔山计划”推动国产EDA工具验证)正加速技术攻关。
为应对AI算力需求,Chiplet技术将芯片设计从“单核性能提升”转向“多芯粒协同”。例如,AMD的MI300X通过3D堆叠实现192GB HBM3内存,较传统架构带宽提升50%。中国长电科技推出的XDFOI™封装方案,可将芯片互连密度提升10倍,支撑无人驾驶域控制器的实时数据处理。
碳化硅(SiC):2025年全球车用SiC模块市场规模将达60亿美元,比亚迪汉EV搭载的SiC电机控制器使续航提升8%。
氮化镓(GaN):快充市场普及后,GaN正向数据中心、卫星通信延伸,英诺赛科的1200V GaN器件使光伏逆变器效率突破99%。
欧盟“碳关税”倒逼企业转向低碳工艺,台积电的3nm制程采用绿色化学材料,能耗降低35%;中国三安光电的Micro LED产线通过回收砷化镓废料,使成本下降20%。
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限制14nm以下设备对华出口,却促使中国加快自主产线建设。例如,中芯国际的北京亦庄工厂量产14nm工艺,良率追平台积电南京厂;华为与北方华创联合研发的28nm DUV光刻机进入工程验证阶段。
区域集群:长三角(上海集成电路设计园)、珠三角(深圳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形成“设计-制造-封测”一体化生态。
资本赋能:科创板对半导体企业上市门槛放宽,中微公司、中芯国际市值较2020年增长超300%。
2025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预计仅25%,光刻机、离子注入机仍依赖进口;行业人才缺口达50万人,尤其是具备跨学科能力的架构工程师。
产学研融合:清华大学与华为共建“后摩尔时代微纳电子中心”,聚焦原子级存储器件研发。
AI终端普及:全球AI PC渗透率超40%,端侧大模型推动DRAM需求量开始上涨3倍。
汽车电子重构:中央计算架构替代分布式ECU,单车主控芯片价值量突破2000美元。
量子计算实用化:中国“九章三号”实现255光子操纵,量子优越性向金融、制药领域渗透。
可持续发展:全球电子废弃物回收率从20%提升至35%,绿色芯片认证成为出口标配。
2025年的电子信息行业,既是全球科学技术竞合的缩影,也是中国从“市场大国”迈向“创新强国”的关键转折点。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未来投资趋势变化分析报告》强调,未来五年,行业将呈现“高端突破、生态重构、绿色转型”三大主线。
企业需在研发技术上“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深耕,投资者应关注AI算力、车规芯片、第三代半导体三大赛道,以把握结构性增长红利。
(注:本文数据及观点引用自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系列深度报告》,更多行业动态及定制化分析请联系中研普华专家团队。)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
完美官方直播平台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兴华大街绿地财富中心B座701室Company Address: Rm701, Building B,Greenland Group,Xinghua Street, Daxing District,Beijing, China 电话:010-6756 6879 邮箱:z512008@163.com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