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10-6756 6879 
网站导航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完美官方直播平台 · 首页 > 新闻

河北工程大学专业巡礼㉟丨金属材料工程

来源:完美官方直播平台    发布时间:2025-08-10 19:08:29
 

  

河北工程大学专业巡礼㉟丨金属材料工程

  河北工程大学现有73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农学、医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历史学等11个学科门类。

  为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学校专业情况,学校新闻中心、教务处联合推出“专业巡礼”系列文章,本期介绍的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成立于2008年,是河北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同时是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评报告受理专业。所在学科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授予权,形成了本、硕双层次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本专业以追求金属材料的卓越性能为办学特色,为我国现代工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采用“小班授课”的模式进行教学,且所有教授、副教授均承担本科生课程。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一、二等奖50余项,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多项;同时,依托河北省高强韧耐磨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和河北省稀土永磁材料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本科生热情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发表SCI/EI/核心论文20余篇,科研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本专业立足地方,对全国,培养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金属材料专业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钢铁及有色金属材料生产与加工、机械装备制造、路桥建设工程等相关行业从事科学研究、工艺设计、质量控制与改进、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国际化视野,能够服务社会和国家经济发展。

  2.可以应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相关知识与工程技能,具备解决金属材料相关领域工艺设计、产品研究开发、质量检验的能力,同时能考虑有关规定法律、安全、环保和经济的限制。

  3.能作为技术骨干或主要负责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能够与专业领域内外专家、客户、公众有效交流和沟通。

  4.具有科学研究能力、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在材料研发、技术改进、设备升级等方面做创新性工作。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2名,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讲师5人,高级职称比例占81.82%;具有博士学位19人,占总人数81.82%;博士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1人,“河北省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模范教师1人,河北省杰出青年人才1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4人。

  郑立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河北省稀土永磁材料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是做稀土永磁材料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省级以上项目17项,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62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荣获“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等称号。

  邢振国,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省“巨人计划”创新创业团队领军人才,河北省高强韧耐磨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是做耐磨金属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等,取得了重要成果并进行了大规模转化。授权发明专利30项,参与行业标准修订9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刘晓艳,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河北省精品在线课程负责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近40篇,其中SCI二区10余篇。获河北工程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河北工程大学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

  石银冬,博士,教授,河北省高校高端紧固件全流程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主要承担《材料科学基础》等核心课程。研究方向为异构金属材料力学行为与变形机理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教育厅项目、邯郸市科技局项目各1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

  刘宏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金属材料工程系主任,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河北省高强韧耐磨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河北燕赵英才人选(A卡)。主要是做钢铁材料设计及特况服役性能评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项目多项。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合编专著1部,获邯郸市教工委优秀员荣誉称号。

  材料科学基础(校一流课程)、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省一流精品在线课程)、金属材料学、金属相变原理、材料传热学、热处理设备与工艺、材料力学性能、金属材料先进制备技术、金属腐蚀与防护、表面工程学等。

  金属材料最重要的包含金属结构材料和金属功能材料,在交通、建筑、石化、冶金、航空航天等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国民经济与科技发展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关系到国家安全及民生福祉。本专业毕业生工作前途良好,就业率常年维持在95%以上,领域包括新材料、金属压力加工/热处理行业、汽车制造业、机械制造业、路桥工程、钢厂等国有/民营大规模的公司,毕业生深受企业好评。本专业学生考研率较高,多名学生被中科院金属所、中南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湘潭大学、福州大学和燕山大学等国内著名科研院所录取;同时,多名学生通过考公从事政府管理与服务工作。

  陈海洋,2014届毕业生,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讲师,主要是做形状记忆合金的结构转变与新型超弹性机制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其中Nature Materials(IF: 43.8)研究工作被Science作亮点点评。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网站对其在超临界弹性的研究成果予以了跟踪报道。

  骆顺存,2014届毕业生,苏州大学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为新型轻质合金开发及焊接与激光增材研究。目前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江苏省双创博士基金各1项、参与国家联合基金1项,在Science China Materials、Additive Manufacturing、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等材料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项。

  李梦洁,2015届毕业生,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光伏技术部业务经理,致力于光伏领域技术攻关,参与集团重大攻关专项“5kW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优化、示范及中试线研发”,电池模组转换效率达到15.6%的国际领先水平。发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高水平论文3篇,申请专利26项。

  张新蕊,2016届毕业生,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为抗菌金属医疗器件开发和生物功能化研究。目前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创新基金及辽宁省医工交叉联合基金各1项,在ACS. Appl. Mater. Inter.,J. Mater. Sci. Technol.等材料主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篇。

完美官方直播平台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兴华大街绿地财富中心B座701室Company Address: Rm701, Building B,Greenland Group,Xinghua Street, Daxing District,Beijing, China 电话:010-6756 6879  邮箱:z512008@163.com

关注我们

服务热线

010-6756 6879 

扫一扫,关注我们